我無法感受到戰爭中帶來的絕望,因為我不在那裏,直到我看見影片,我也依舊無法感同身受,然而來自心中深沉的難過會不斷的湧上,那是我悲憫的痛楚。
如同看著《塵埃與灰燼》,我無法感受到絕望,然而我能體會到難受,更多的是沉重,一開始主角們平靜的童年生活,在長大後因為逐一頒發的新法令逐漸變樣,漸漸的再也容不下猶太人的存在,名稱好聽的集中營卻是殘忍至極的死亡營,在追捕以及躲藏的過程之中,有的人失去家人、有的選擇自殺、有的僥倖逃過、有的依舊逃亡中,然而要逃到哪去才有平安之處?
主角安傑羅為了保護與守護心愛的伊娃和家人以及為了保護猶太人,而選擇在這混亂的世道中奮戰著,他只想要伊娃平安活著,而《塵埃與灰燼》的伊娃是一位聰明有想法且面容姣好的女孩,她擁有拉小提琴的才華,如同他的舅舅說過奪不走的是思想、是天分、是知識、是回憶和精神,而音樂則是唯一能夠自由的地方,在經歷過無數次的躲躲藏藏過後,伊娃再沒有選擇藏匿在隱身之處,而是勇敢戰鬥,為了照護被迫害的猶太民族,也是自己的民族。
在這亂世之中她與安傑羅的愛情逐漸昇華,互相依偎,正因是如此緊張的形勢,面對不知道能夠相依到何時,但仍然儘量做到所能及之事,那就是庇護他們所能庇護到的猶太人。即便是如此,每天每日仍有許多猶太人死於槍聲之下,無法想像堆積成山的屍體,也無法想像那一節又一節車廂載著滿車的猶太人前往勞動營。在《塵埃與灰燼》中所見一篇又一篇的告解日記,前頭乘載著伊娃、後頭則是安傑羅,對著他們心中所信仰的神告解,那告解中永遠都有彼此的身影,從小至大,從安逸至患難,而患難中的真情,最令人動容。
《塵埃與灰燼》是以真實歷史為背景的虛構小說,伊娃和安傑羅是作者虛構出來的人物,但我相信在真實歷史之中會有像伊娃和安傑羅一樣的戀人存在,而這以真實歷史為背景的虛構小說,也提醒了看小說的讀者,歷史是存在的,這些文字中所闡述的毒氣、集中營、屠殺等的事蹟從未被抹去,即使是如此的沉重,閱讀這本書中最讓我感到動容的一句話,也是最讓我感覺到愛的一句話,是出自於伊娃的父親所說的,大致是這樣說的,「這就是猶太人的天性,寧可死在一起,也不願和所愛的人分開,或許這不是天性,而是人性。」,我在《塵埃與灰燼》裏看見各種不同的愛,戀人的愛、親情的愛、無私的愛、奉獻的愛等等,而愛能戰勝一切,也是唯一能引領經歷悲痛的人再重新向前走的動力,這也是閱讀《塵埃與灰燼》讓我感受最深刻的地方。
祝 好。